曠野教父、初期修院制度及聖本篤

熙篤隱修會的會士追隨聖本篤會規,在修院中過著【祈禱】、【工作】與【默觀】頌讀三足鼎立的生活,藉著院長及團體追隨基督。修院是侍主的學校,我們來認識自己,同時也認識我們聖召的泉源,即是天主,祂對我們的浩大恩德及無限的愛。

誠然,修院的生活是追隨初期教會曠野教父的芳蹤,天主召叫他們來到曠野度克苦、祈禱的生活,以效法基督的榜樣。第三世紀聖安當(St. Anthony ),他的德表與生活,吸引許多人到礦野過獨居的生活。

在隱修歷史的早期,很多修士沒有固定的住處,在曠野中自由的流動。其他修士則完全獨居。隨者歷史的演變,發覺需要一種社團的生活,保障修士生活的安全與秩序。

就這樣建立了團居制度。第六世紀的聖本篤,他是一位浸潤在東西方隱修傳統中的人,藉著會規他把隱修傳統的神髓表達出來。聖本篤會規,嚴寬有節,既能保存主要的隱修價值,亦為個人主動進取留有餘地。


嚴規熙篤會的誕生

熙篤會的三位會祖是聖樂伯(St. Robert)、聖雅伯里(St. Alberic)和聖德範•哈定(St. Stephen)。聖樂伯在一○二八年生於國東北部的香檳省(Champagne),他的父母都是當地的貴族。聖樂伯少年時已入會修道。在一○七五年創建了茂來斯木修院(Molesmes),院務發展迅速,

不久已成為一座龐大而富裕的修院,雅伯里德範樂伯院長的左右手。舒適的生活是隱修精神的剋星。不多時日後,樂伯院長和他的兩位輔助在內心開始嚮往更寧靜、更簡樸、更符合聖本篤會規精神的生活,於是他們率領十九位志同道合的修士,到法國東部熙篤地方創建新修院,時為公元一零九八年。

早期的熙篤會士在熱切渴求「真」的驅使下,嘗試承繼隱修生活的淵源,解釋聖本篤會規,從而尋回隱修生活的原始簡樸精神。他們生活的特點是遠離人世,寧靜獨處,生活於簡樸、克己、勞作、祈禱和閱讀,並極注重團居生活中的弟兄友愛。熙篤的改革是要切實地捕捉原始隱修生活的理想,並嘗試將此理想表達於適合當時的隱修架構中。
經過一番慘淡經營後,熙篤會的根基已穩固。一一一二年的春天,未來的聖納德(St. Bernard)帶著他的親友三十人來叩熙篤的門。不久,這位奇才大聖將熙篤的精神播散到整個歐洲。

 


熙篤會的擴展

公元一一一二年,聖納德加入熙篤會不久,新修院經歷了一個不尋常的擴展時期,分立新會院的速度不斷地增加,方興未艾。公元一一一三年創立了拉費爾代 (La Ferte)修院,一一一四年創立了崩狄尼 (Pontigny) 修院。一一一五年,以聖納德為院長建立了明谷 (Clairvaux) 修院。一個月以後,在德國建立了毛立蒙(Morimond) 修院。到一一四○年時,每年創建自修院不下十座。十年之後,於一一五○年,猛增至每年二十座。在聖納德逝世的一一五三年,全會已有三三九座修院。托天主的非常照顧,德範.哈定當了熙篤母院的第三位院長,他是一位天才的組織家,正當這個修會以幾乎不能令人相信的速度發展時期,他維持了組織上的統一與聯繫。

為了完成這項工作,德範.哈定院長起草了一份決議案,經全體院長通過。這份決議案名為『愛德憲章』,『因為它的整個內容到處散發著愛的氣息,所討論的題目不外乎聖保祿的這句話:「除了彼此相愛外,你們不可再欠人什麼」(羅 13:8)。

這部著名的原始文獻為隱修生活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因為它在修院之間,建立了一種新的組織系統。它為每座修院的權利與義務作了明確的劃分,母院的院長有責任每年視察子院一次,了解是否有需要改進之處。此外,所有修院的院長每年在總母院熙篤集會,討論會規的各項守則,務使總母院所理解的會規精神同樣地在其他各修院表達出來。這項會議稱為全體大會 (the General Chapter)。這種制度為其他修會也起了啟發作用,終於廣泛傳播於全教會。


熙篤到現在

熙篤會的歷史家公認為十二世紀是本會的黃金時代。這個論斷尤其對國來說是確切的。在國以及丹麥等地區,到公元十四和十五世紀,才出現了本會的黃金時代,西班牙還要更晚些。在鼎盛的黃金時期,熙篤會共有七百多座修院,遍及全歐洲。在國大革命,許多會院被迫關閉,會士遭到解散;這也波及其他歐洲國家,如西班牙等。一八九二年,應聖座的邀請,整個修會又再一次統一在一個全體大會和一個總院長之下,組成了嚴守會規的熙篤會。這種聯合本身就是天主的恩惠,它標誌著靈性生活向深處發展的新的一步。將整個生活由過份嚴厲的生活方式,逐漸調整到適當程度。非常幸運,這時新發現了十二世紀熙篤會作家們的原著,因而注意力得到轉移,更加集中於聖經、聖教禮儀和內在的祈禱。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蒙天主新的眷顧,修會在歐洲之外,主要是在國,還有洲、洲和日本,獲得了特別的發展。。現今全球共計有熙篤會男修院一百座,共計二五九九人;女修院六十八座,共計一八八三人,其中在洲地區日本香港台灣韓國菲律賓印尼印度等地有九座男修院和九座女修院。


國的熙篤會及台灣萬福聖母院 簡介

納德創建的修院中,有一座名七泉修院。在一八八三年七泉修院派遣修士來華,並在察哈爾楊家坪設立聖母神慰院。國青年踴躍進會,旋於一九二八年在河北正定府分立聖母神樂院。共產黨佔據大陸時,神樂院有五十多位修士,其中十多位分別逃至香港

落難的修士在李博嵐院長領導下,歷盡艱辛,終於在香港大嶼山重建聖母神樂院。聖母神樂院院長趙本篤神父有鑑於自由中國仍未有熙篤隱修生活,於民國七十三年,承蒙台中教區前任蔡文興主教批准後,派遣一位神父來台,而美國加州母院戴維思院長也派了一位修士。兩位隱修士在南投水里鄉覓得一片山坡地,開始籌建自由台灣第一座嚴規熙篤隱修院。

王愈榮主教於民國七十五年當選為台中教區主教後,亦再批准熙篤隱修會在台中教區建立。

經一番開墾拓荒,四名隱修士已於民國七十七年六月搬到山上一間組合式木屋居住,關始度簡單的隱修生活。民國八十一年二月二日,舉行了開幕大典,祝聖隱修院。回顧過去十八年,萬福聖母院在天主的引導,聖母的護佑下邁進,希冀成為在台的「祈禱之所」,並為信友提供靜修的絕佳環境。


熙篤台灣萬福聖母院簡史

1984年

江恩澄神父來台覓地建院。

1989年9月21日

《教友生活週刊》刊登︰萬福聖母隱修院台中教區建院。

1989年9月24日

《善導週刊》︰介紹歷史及生活。

1991年11月20日

《聯合晚報》:隱修人生觀;建院情形;修士生活;神貧;勞作;三願;隱修會的女修院。

1993年2月2日

台中教區主教主持降福隱修院及法蒂瑪朝聖地聖母亭。有六位主教,約八十位神父,八百位修士、修女、教友參加。

1993年2月25日

李儀報告聖母亭朝聖記,落成禮;福州教友集會及神父生平。

1997年8月15日

高豪修士發終身願。主教祝聖新聖堂。

2002年5月11日

聖母顯現85週年;511日早主教舉行聖母亭修建落成禮。因1999921日地震聖母亭破裂。


歷任院長

1989-1999
1999-2000 13/6
2000年6月–2002年 5月
2002年5月- 2003年12月
2003年12月10日

江恩澄
林方濟
裴茂祿
林方濟
康來福

20045
由左至右︰
高豪修士
康來福神父
林方濟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