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地的熙篤會聖堂

熙篤隱修會的建築和其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係。中古時代數以百計在洲建築的會院,其形式都有一些共通的原則。建築的佈置是由幾個固定的建築物所組成。首要的建築物是聖堂,座東朝西,聖堂的內部,包括一個中堂,中堂兩旁的通廊,是拱形的。在中堂的左、右兩翼,各設立數個小聖堂。修院的東部,下層為「議廳」是修院團體集會,聽取院長談話的場所;在其左右為「自修室」是會士們集體閱讀的場所;而樓上則是「臥室」。

修院的南方則為「飯廳」,而「煖房」與「廚房」分立飯廳的左右。西方則為「倉房」,樓上為輔理修士們的睡房。這些建築物四周環繞著拱形的走廊,稱為「聖廊」或「書廊」,而中央則是花園。以上的建築物統稱之為「修院內庭」(The Cloister)。下圖是明谷修院的子院方庭尼(Fontenay),聖廊的內外景。

 

熙篤會修院的建築反映修會的靈修,即是簡單、純樸、莊嚴、素淨。凡目之所及,呈現著簡樸、脫俗的精神。凡是會使人祈禱分心的圖畫、裝飾,一概捨棄。沒有油漆彩畫,也沒有帶色玻璃。所以學者們稱,這樣的特性使熙篤會的隱修院成為「默觀的殿堂」、與「祈禱之所」。

初期的熙篤會,所建的新修院多半是在十二世紀的前半葉,二十至四十年之間,而這也是哥德式建築抬頭之時,熙篤會的修院也採用哥德式的建築樣式,右圖是熙篤的子院崩狄尼 (Pontigny) 修院,聖堂的外觀和內部極其素淨,卻莊嚴優雅;結構勻稱而優美,裝飾著帶稜的拱形、尖削的弓圈,是哥德式,但又不失簡樸,望之令人興起超脫塵寰之心,魂遊天上之念。

在二十一世紀,熙篤會修院的建築仍保持傳統簡樸、脫俗的精神,但分布在不同地區的修院,也因當地的環境、氣候與文化,有所適應,就如水里【萬福聖母院】是用國式的色調及形態來建築修院,

飛簷、紅瓦浮現在青山、白雲中,令人心曠神怡;聖堂的佈置非常簡單,沒有特別的裝飾,但祭台和聖體櫃卻突顯中國風味,在聖堂中間兩側是唱經席,足可容納約十六位會士參禮,而聖堂尾端則有信友的座席。在法第瑪聖母朝聖地的聖母亭,紅柱、綠瓦則是饒富中國涼亭的意味,這裡也是瞻仰聖母,誦唸玫瑰經的好去處。

全球各地的熙篤會聖堂